咨询热线0898-08980898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育儿资讯

当前位置: 赢博体育 > 育儿资讯

《摔跤吧爸爸》红遍中国 你给孩子做了怎样的“选择”?

发布时间:2022-05-31 01:41:35点击量:

  《摔跤吧爸爸》5月5日在中国上映之后,短短十来天,已经在知乎、微博、微信等社交网络里发了疯一样出名了。该片从原先刚上映时3%的排片量到现在接近15%,票房更是一路逆袭,活脱脱的宝莱坞击败了好莱坞。

  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,讲述了一个父亲辛格,年轻时是一个摔跤运动员,但他直到退役都没有拿到过金牌,他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,结果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女儿。

  看起来似乎他的梦想要破灭了。但很意外,他发现自己的大女儿吉塔和小女儿巴别塔身上有着摔跤的潜质,于是不顾妻子的反对和村里人异样的眼光,他决定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世界冠军。

  这部看似简单的小成本制作的印度影片在播出后不久,网友们便开始纷纷站队,各抒己见,争议颇大。

  有网友认为:电影中的父亲很恶心,被迫自己的女儿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;冠军的诞生意味着父亲的教育就是正确的吗;这是在满足父亲的一种私欲,将梦想强加于子女。

  相信很多父母都天生带着一种“父母是为你好”,“以后你就会感谢爸妈了”这种想法。

 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:人是在时代里发声的。所谓的时代,即自身所处的环境、文化、经济的一种大势下。很明显,印度跟中国的国情、宗教、经济发展都不一样。在这个国度里,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是这么形容女性的:

 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秉持着这样的观念,更何况在电影中那样偏僻的小山村里呢。

  暂且不与电影较真。在中国,社会文明进步飞速,但与印度相同的是——贫富差距依然很大。

  而对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家庭,“逼迫”孩子去努力,却是真实的“没有选择”。

  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开始,就开始为他们做着一系列的选择。从赖以生存的食物、到孩子们名义上的“兴趣班”。大多数孩子,在年幼的时候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?这个时候,父母的代替选择是否可以算作是一种“逼迫”呢?

 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兴趣和幼稚,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自己想成为的人。

  前腾讯副总裁吴军说:教育只有一件事: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,让他拥有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,教育就完成了。

  将“逼迫”转化为“引导选择”,在孩子有限的成长环境下,给予他们更多可能。

  大腹便便的父亲却要求自己的子女经常锻炼;下班回来就打打麻将的家长却要求孩子好好看书。父母也想让自己变美、更有文化,可是往往你们觉得自己老了,于是理所应当的把这种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。

  胜者永远是属于少数人的,胜者才是会受到关注的。而大多数的失败者所要承受的孤寂眼泪都是不会被外人所关注。而不管是胜者还是败者,都是需要通过一样的痛苦阶段,才能走上论成败较高低的位置的。

  无论成功与否,莫名背负着这样强加的心理压力,就足以摧毁一个成长中的孩子。

  电影中,辛格通过近乎苛刻的训练和要求,为了使自己的女儿拿到自己曾经未获得的世界冠军。

  两个女孩儿在跑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并想抱怨父亲毫无人性的时候,她们的朋友这样说:

  反过来也就是说:如果你们不去摔跤,就会在十几岁的时候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,煮饭扫地,生儿育女,这便是你们的一生。

  请不要将此理解为“强加”,而仍旧是一种选择。这种选择不是父母为孩子们做的选择,而是孩子自己需要做出的选择:是甘愿随波逐流,还是努力改变。

  每个人都该知道,幸福只是顺应大多数的活法,得到大众的肯定。但作为成年人,我们更应该清楚,怎么样才能幸福,往往不取决于个人意志,而是被强大现实选择。

  电影中,辛格希望女儿们圆自己的冠军梦,但更重要的是辛格给了吉塔和巴别塔更多的人生选择。她们会有更好的物质生活,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婚姻生活,可以选择走出那个小村落去任何地方生活。

  人的一辈子很长,每个人都有童年、少年、中年和晚年。很多大V的鸡汤都告诉我们: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。可是他们忘了,当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喜欢的生活,本身你已经是社会中有选择权的那一类优越的人了。

  而更多的,却是每一个不甘心的人,或自愿或被迫,将自己的血汗,放上命运的赌桌。

  从生命深处调动孩子们的主观热情,调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情。是你们能给孩子做的最好的选择了。

咨询热线:0898-08980898
友情链接: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  电话:0898-08980898  手机:13988888888
Copyright © 2018-2023 赢博体育(中国)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  xml地图  网站地图  备案号:吉ICP备202100244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