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0898-08980898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育儿资讯

当前位置: 赢博体育 > 育儿资讯

孩子窝里横外面怂这5点原因你中招了没?

发布时间:2022-06-05 21:32:51点击量:

  这不,前两天我女儿正式上了托班,没几天就心事重重,接她放学也是跟老师、同伴唯唯诺诺,怯生生。

  当然,我很清楚小家伙的小德行,在家,脾气又大又倔,稍有不如意,嘟着嘴叉着腰,硬挺着不说话,说多了就撒娇耍赖。

  我的朋友小好妈也有着同样的烦恼。她家的小子,在家称王称霸,在外面倒是能和小朋友和睦相处,尤其碰到老师,乖巧懂事。只要妈一出现,瞬间变脸,跟川剧似的。

  家里呢只有一个宝贝疙瘩,没人争没人抢,大多都有四位老人加两个大人呵护,“亲卫队”人数都快赶上葫芦娃了。

  可是出了家门,社会的毒打瞬间就能让娃清醒,意识到,自己可不是宇宙的主宰。

 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“窝里横”的关键词,或者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,会发现其实这个现象真的太普遍了。

  在学习了一些心理学、教育学的知识,有了自己的孩子后,我试着总结了一下“窝里横”的原因。

  孩子想做点什么,最常听到的是“小心”、“危险”、“别碰”。保护孩子理所当然,但过度的保护就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负担。

  生活中很多被称为妈宝的人不就是如此吗,哪怕已经成年,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控,始终担心自己在外有危险。自己想反抗也不敢提,毕竟从小到大一直被覆盖在羽翼之下,又何来勇气面对呢?

  在众多的社会关系中,最近的是亲子关系,长大后可能还要加上爱情关系。然后是朋友、玩伴关系,后面还有师生、同学、同事、熟人、陌生人关系等等,越往外的关系,越不稳定,一个人个性的暴露程度也就越低。

  我们都知道,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,如果因为得不到满足而通过大哭大闹的方式来强迫父母就范,这时候父母不能妥协。

  因为长此以往,孩子会形成一个习惯,耍赖犯浑有用,需求能够得到满足,于是这个认知会滚雪球般得到加强。

  社会新闻中,能在街头对父母骂骂咧咧甚至大打出手的“孝子”们,多半都有着一味妥协的父母,如果父母对“富养”还有片面的误解,这种情况更为严重。

  如果说父母还能通过学习,明白不能对孩子太过放纵,那么老人对孩子的宠溺更是令人无奈。

  像我女儿就属于这种,你仔细观察这样“窝里横”的孩子,他们其实很会拿捏尺度。

  如果是爷爷奶奶在,她会要求喂饭、陪睡、陪玩,饭前要求吃零食,饭后要求出去玩,去商场必坐小火车,逛超市必要一包糖。

  长此以往,对孩子是很不利的,特别是父母想管,老人又和稀泥当保护伞,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,结果孩子呢?并不把老人当回事。

  不管是怕人贩子还是怕环境脏,把孩子圈在家里,确实会让他们在进入陌生环境时变得无所适从。

  很多孩子即使站在小朋友身边,也不敢打招呼交朋友。还有的孩子发现一旦出了家门,自己就不再享受特权,不会一哭闹就有人安慰自己,关注自己,反而可能引发嘲笑和围观。

  恐惧来源于未知,当自己熟悉的社交方式出了家门就不好使,这种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让孩子十分不安,没学会更正确的沟通方式,更会导致无法很好的融入外面的圈子。

  直到他们回到安全的氛围中,才能表现出真实的自己,当自身恐惧委屈不安等情绪堆积,没有合适的宣泄口,遇到自己的父母、老人就会爆发,恶性循环。

  这个场景是不是特熟悉:父母在单位,碰到强势的领导、客户得装孙子,回家对爱人颐指气使,这时发现孩子也不听话,说话没大没小,于是气上加气。

  别说,“窝里横”也是能复制的,如果父母本身就喜欢“窝里横”,孩子耳濡目染,有样学样。

  我有个死党就曾经说过,他父亲是一个“窝里横”的人,在外表现得很大方、有气质有涵养,一回到家,就立刻换了张脸,全部倾泻到他和母亲的身上。

  直到他长大一些后发现,他爸爸只要工作不顺心,就会回家跟自己家人发泄一下。

  心理学上有个“踢猫效应”,爸爸骂妈妈,妈妈骂孩子,孩子踢猫,坏情绪沿着强弱等级传递下去,由最弱小的个体来承受,哪怕是无辜的。

  最后这种,大家讨论相对就比较少了,但其实还是很重要的,那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。

  有的孩子在外面表现得挺大度,回家后对待家里人一点也看不出大度宽容,因为他们在同学、老师面前不敢表达真正的想法,害怕被孤立被批判,甚至遭遇不公对待时也不敢表达真实的情绪。

  但是被压抑的情绪不会自己消失,总要在某些场景下面对真实的自己,当感情被释放时就会有这方面的问题。

  每个孩子的气质、个性都不同,抗压能力也有高低,应对压力有不同的释放途径,家人恐怕就是最安全的压力释放对象了。

 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能力,多给孩子机会学习和成长,孩子才不会对内横对外怂。

  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“窝里横”的情形,不一定一直如此,也可能是有过这样的时刻,不必自责紧张,但是要承认问题。

  家人之间试试多一些夸赞,能直白的表述就不要用反问句,能平心静气的说话,就不要急赤白脸的质问,回家前,先把坏情绪留在门外,哪怕先通过运动、游戏、看剧,做点喜欢的事先发泄完。

  即使真的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及时地道歉还是有必要的,不要碍于脸面不能俯身向孩子低头。

  窝里横,除了有情绪的“施予方”还有“接受者”,如果父母是接受者,那么要切断这种模式。

  不要溺爱孩子,遇到问题,蹲下来和Ta 一起解决,也不要随意批评孩子,搞清楚孩子做某些行为的理由。

  不要控制孩子,如果你总是把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”、“你要是···我就···”、“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你”,挂在嘴边,就要注意了。平等尊重孩子的意愿,合理的满足,不合理的要解释原因,找到其他解决办法,不能同意的要坚决。

  如果孩子的态度超出了正常的范围,父母要明确说出这种沟通方式很不礼貌,不被允许,同时示范正确的说话方式,引导孩子能改变语言习惯。

  经常带孩子出去走一走,鼓励Ta多与同龄人接触,遇到陌生小朋友在一个场景里,可以主动打招呼,鼓励孩子参与游戏,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,因为小孩子之间,可能只是一个玩具,一个游戏点子,对小集体有贡献,就能顺利融入。

  在家里,要保持社交场合一致的态度,甚至要更加尊重,更加体贴。把最有爱的一面给自己最在乎的人,才是聪明的。

  情绪谁都有,所以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,发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,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。

  父母也不要给孩子“贴标签”,孩子只要一出现“窝里横”的情况,家长就说“你就会窝里横!”,那孩子就会默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,不自觉地朝这个方向发展。

  如果孩子有了生气、悲伤等负面情绪,可以.引导孩子合理的发泄,比如在父母怀里大哭一场;戴上拳套打打沙袋;在空旷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。

  其实,对付“窝里横”的孩子,家长也不必焦虑,毕竟进入社会后,我们对不同的人,也都有不同的沟通方式,有针对性的合理引导就好。

咨询热线:0898-08980898
友情链接: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  电话:0898-08980898  手机:13988888888
Copyright © 2018-2023 赢博体育(中国)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  xml地图  网站地图  备案号:吉ICP备2021002441号